各設區市建設局(建委):
為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規范和指導全省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專項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制訂了《江蘇省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導則(試行)》。
現印發給你們并從2018年11月6日起試行,試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反饋給我廳建筑*與科研設計處(*震*災處)。
聯系人:王樂; 聯系電話:025-51868675。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2018年11月5日
部分總體要求
1、編制目的
為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規范和指導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專項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本導則。
2、適用范圍
本導則適用于江蘇省綠色生態城區和按照綠色生態理念規劃建設的不小于3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建區域,小于3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建區域、舊城更新和改造區域可以參照使用。
3、規劃定位
綠色生態城區專項規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的專項規劃,是編制詳細規劃和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的依據。專項規劃的編制內容主要包括功能布局、水資源綜合利用、能源綜合利用、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生態環境、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等。
4、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考慮城區居民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基本活動需求,創造舒適便捷的城區環境;
(2)堅持生態優先。尊重生態本底、維持生態*、優化生態格局,立足*城區生態環境,注重生態修復、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城區內自然生態環境與人工生態環境和諧共融;
(3)堅持節約集約。注重資源統籌,促進土地集約綜合利用,能源優化利用,資源節約循環利用,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城市發展模式;
(4)堅持因地制宜。尊重所在地區區位、氣候、環境、經濟等特征,合理利用本地*,科學選取*措施,體現地方特色。
5、工作標準
專項規劃的編制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相關標準,落實總體規劃相關要求。專項規劃成果中的相關內容應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控規"),*專項規劃的實施。
各地可在本導則的基礎上,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進一步深化專項規劃工作要求,優化專項規劃內容。
6、規劃編制組織與審批
專項規劃應由所在地建設主管部門會同規劃等相關部門組織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具體組織方式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含縣級)人民政府確定。
*部分成果要求
1、內容形式
專項規劃成果內容包括文本、圖件和附件。成果形式為紙質和電子文件。
2、文本目錄
總則
·規劃目的
·規劃范圍
·規劃期限
·規劃依據
功能布局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空間結構與*布局
·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與配置
·城市綠地與廣場
·地下空間
·分項指標
水資源綜合利用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給水系統
·污水和再生水利用
·海綿城市建設
·分項指標
能源綜合利用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區域能源系統
·可再生能源利用
·建筑*系統集成
·綠色照明系統
·能源系統運營管理
·分項指標
綠色建筑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發展目標
·布局規劃
·適宜*
·實施*
·分項指標
綠色交通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交通系統
·交通組織
·交通管理
·新能源交通
·分項指標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區域生態系統
·綠地系統
·水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
·分項指標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基本原則
·現狀評估
·分類投放、收集和轉運系統
·處理處置系統
·分項指標
*措施
·政策制度
·工作機制
·規劃實施
·*支撐
·公眾參與
3、圖件目錄
主要圖紙
·功能布局規劃圖
包括:①空間結構:標明綠色生態城區功能的整體空間格局;②公共服務設施:標明各級、各類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的等級、規模與分布;③綠地:標明各級、各類綠地的等級、規模與分布;④廣場:標明各級、各類廣場的等級、規模與分布;④地下空間:標明重要的地下空間功能設施。
·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圖
包括:①管網漏損:標明在進出規劃范圍的供水管網上雙向計量水表(或數據采集點)位置,且制定與供水管理平臺(或智慧城市管理平臺等共享)實現在線實時監控對接方案;②二次增壓供水系統:標明相對集中二次增壓供水系統試點位置及服務范圍;③再生水系統:標明市政再生水供水干管位置、走向及管徑,明確再生水服務范圍;④綠色雨水基礎設施:標明市政層面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布點平面位置,包括可用于調蓄雨水的蓄水池、景觀水池等;⑤標明各控制分區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數值。
·能源綜合利用規劃圖
包括:①能源資源現狀:標明規劃區傳統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施的應用現狀;②區域能源:標明區域能源站位置、服務范圍及周邊管網規劃;③建筑能源應用:標明區域建筑*率、供能方式、可再生能源應用形式,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④市政綠色照明:標明市政綠色照明改造、新建范圍,以及照明形式。
·綠色建筑規劃圖
包括:①綠色建筑現狀分析:標明規劃范圍內一*、二*和三*綠色建筑的性質和位置;②綠色建筑區劃分布:標明規劃范圍內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區、引導發展區和一般發展區;③綠色建筑*規劃:標明規劃范圍內未出讓地塊的綠色建筑*指標。
·綠色交通規劃圖
包括:①公共交通可達:標明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快速公交+常規公交站點的750米、500米和300米服務半徑覆蓋范圍;②步行與自行車系統:標明步行自行車通勤網絡、休閑網絡、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分布,以及各類生態資源;③停車系統:標明公共路外停車場、路內停車場分布,及路外停車場類型;④地塊出入口:標明禁止設置出入口的路段,未建地塊的車行口、步行自行車口*位置及車行口的組織類型;⑤交叉口渠化方案:標明交叉口*類型及相應的渠化方案。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規劃圖
包括:①生態資源現狀分布:標明各類生態紅線區域、河湖濕地、山體等;②生態*格局圖:標明規劃生態廊道布局及名稱、規劃生態斑塊布局及名稱等。
·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規劃圖
包括:①固體廢棄物現狀:標明固體廢棄物產生源分布、產生量、清運量,標明固體廢棄物分類和治理設施現狀建設情況,包括處理設施的位置、規模、用地、主要工藝,以及現狀運行情況;②固體廢棄物轉運設施布局:標明固體廢棄物轉運設施規劃建設布局情況,包括轉運設施的位置、規模、用地、主要工藝和服務范圍;③固體廢棄物中和利用設施布局:標明固體廢棄物分類和治理設施規劃建設布局情況,包括處理設施的位置、規模、用地、主要工藝和服務范圍。
圖則
按控規基本控制單元或地塊圖則編制綠色生態專項規劃圖則。圖則應包含控規圖則必要信息、地塊綠色生態指標表、*方案和實施指引等內容。
4、附件目錄
說明書
對專項規劃文本內容做出必要的說明。
基礎資料匯編
包括城區空間布局、建筑、交通等方面現狀資料、相關規劃以及其他必要資料。
必要研究報告
第三部分*指引
1、總則
1.1 規劃目的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中綠色生態建設要求,合理制定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建設目標,優化區域功能和空間布局,*城區生態環境品質,形成綠色生態專項規劃*體系,提升城市綠色生態發展水平。
1.2 規劃期限
與城市總體規劃期限*。
1.3 規劃編制依據
包括相關*法規、規范標準、政策文件、規劃成果等。
1.3.1 *法規
《*城鄉規劃法》
《*土地管理法》
《*節約能源法》
《*環境保護法》
《*水法》
《*水污染*治法》
《*固體廢物環境污染*治法》
《*循環經濟促進法》
《*可再生能源法》
《民用建筑*條例》
《公共機構*條例》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送審稿)》
《江蘇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
其他相關*與地方*法規
1.3.2標準規范
《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2016年版))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場、廠工程設計規范》(CJJ/T 15-2010)
《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GB50966-2014)
《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B51038-2015)
《城市停車規劃規范》(GB51049-2016)
《公共建筑*設計標準》(GB50189-2015)
《民用建筑能耗標準》(GB51161-2016)
《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
《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規范》(GB50400-2016)
《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CJJ92-2016)
《綠色生態城區評價標準》(GB/T51255-2017)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
其他相關*、地方與行業標準規范